“世事两茫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世事两茫茫”出自宋朝诗人刘辰翁的《水调歌头(甲午九日牛山作)》

“世事两茫茫”的下一句是:叔子去人远矣

"世事两茫茫"平仄韵脚

拼音:shì shì liǎng máng má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水调歌头(甲午九日牛山作)

刘辰翁 宋朝

不饮强须饮,今日是重阳。

向来健者安在,世事两茫茫。

叔子去人远矣,正复何关人事,堕泪忽成行。

叔子泪自堕,湮没使人伤。

燕何归,鸿欲断,蝶休忙。

渊明自无可奈,冷眼菊花黄。

看取龙山落日,又见骑台荒草,谁弱复谁强。

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

诗词解读

水调歌头(甲午九日牛山作)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调歌头(甲午九日牛山作)》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辰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饮强须饮,今日是重阳。

向来健者安在,世事两茫茫。

叔子去人远矣,正复何关人事,堕泪忽成行。

叔子泪自堕,湮没使人伤。

燕何归,鸿欲断,蝶休忙。

渊明自无可奈,冷眼菊花黄。

看取龙山落日,又见骑台荒草,谁弱复谁强。

酒亦有何好,暂醉得相忘。

译文:

不喝也得喝,今天是重阳节。

过去健康的人在哪里,世事如此茫茫。

叔子已远去,与世事何干,不禁流下泪水。

叔子的泪水自然而然地流淌,淹没了人们的心痛。

燕子何处归,天鹅欲断,蝴蝶停下忙碌。

渊明(指晏殊)自无可奈,冷眼看着菊花凋零。

看着龙山上的夕阳渐渐落下,又看见荒芜的骑楼,谁强谁弱?

酒又有何好,暂时醉倒以忘却。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诗中的叔子指的是已故的亲友,作者思念叔子,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诗中出现的燕子、天鹅和蝴蝶等形象,衬托出人事如梦的无常和自然界的变幻。渊明指的是晏殊,表达了对晏殊的敬仰和对他的无奈。最后,作者以酒来消磨忧愁,试图在短暂的醉意中暂时忘却一切。

赏析:

《水调歌头(甲午九日牛山作)》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氛围和对已逝亲友的思念,诗人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之情。诗中的意象独特,燕子、天鹅、蝴蝶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短暂和变幻。最后,诗人以酒来寄托情感,试图在短暂的醉意中暂时忘却烦忧。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切感受,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珍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刘辰翁 (共347首诗)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