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晚花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枫香晚花静”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蜀国弦》

蜀国弦

李贺 唐朝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诗词解读

蜀国弦翻译、赏析和诗意

《蜀国弦》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译文:

枫香飘荡,晚花静谧,水面上映出南山的倒影。

惊起的石头引发了猿猴的哀鸣,竹云笼罩着半山腰。

凉爽的月光照耀在秋天的泊船处,玉般的沙粒闪烁着光芒。

是哪个家庭的红泪客人,舍不得渡过瞿塘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以及一种留恋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枫香飘荡、晚花静谧、南山的倒影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揭示出一种哀愁和离别的情感。石头的声响惊起了猿猴,竹林笼罩着山脚,凉月照耀在秋天的泊船处,玉般的沙粒闪烁着光芒,这些画面与前半部分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表达了一个红泪客人的内心矛盾,他不舍得渡过瞿塘江,可能是因为离别的痛苦或是对家乡的眷恋。

赏析:

《蜀国弦》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美丽的场景中,仿佛置身其中。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情感,使诗的整体氛围突然转折。这种对比使得离别和哀愁的情感更加突出,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蜀国弦》的意境独特,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织,使读者产生共鸣,体验到离别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贺 (共238首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