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隔帘幽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懊恼隔帘幽梦”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清平乐》

“懊恼隔帘幽梦”的下一句是:半床花月纵横

清平乐

纳兰性德 清朝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

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诗词解读

清平乐·孤花片叶注释

①香篆:即篆香,形似篆文之香。宋洪当《香谱·香篆》:“(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又《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②散髻:即解散发髻。据言此为一种发式,由南朝齐王俭所创。

③吹笙:指饮酒。宋张元干《浣溪沙》:“谚以窃尝为吹笙。”辽李齐贤《鹉鹤夭·饮麦酒》:“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馀琐述》云:‘乐器竹制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恒轻,故以喻窃尝。’”

④关情:动情、牵惹情怀。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作者信息

纳兰性德 (共186首诗)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