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笋石千株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千峰笋石千株玉”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使东川·南秦雪》

"千峰笋石千株玉"平仄韵脚

拼音:qiān fēng sǔn shí qiān zhū yù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使东川·南秦雪

元稹 唐朝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诗词解读

使东川·南秦雪翻译、赏析和诗意

《使东川·南秦雪》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帝城寒尽临寒食,

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

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

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

青骢御史上南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南秦地区的雪景。诗人首先描述了帝都已经寒冷到寒食节的时候了,而南秦地区的春天却迟迟未到。诗人看到山岭之巅云层厚重,如同覆盖一般,同时又惊讶地发现岩石底下的雪花纷纷扬扬,犹如尘土一般飘扬。诗人继续描绘了千峰上冒出的笋状石头如同玉石一样,万树上的松萝则像是无数朵银花。在这样的雪景中,飞鸟不再飞翔,猿猴也不再活动,而御史骑着一匹青色的骏马在南秦地区巡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秦地区的雪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帝都的寒冷与南秦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南秦地区春天的延迟和特殊性。岭头的云和岩下的雪花形成了景物的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诗人通过描写千峰上的笋石和万树上的松萝,以及停滞的飞鸟和猿猴,进一步突出了南秦地区雪景的美丽和独特。最后,御史骑着青骢马上南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权力与自然的对比,以及作者对官员行走在自然之间的景象的观察。

整首诗以短小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南秦地区特殊的雪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观察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元稹 (共576首诗)

元白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