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菊尽黄”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家家菊尽黄”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家家菊尽黄"平仄韵脚

拼音:jiā jiā jú jǐn huá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刘禹锡 唐朝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

诗词解读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与白菊相关的仙境和美丽。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白菊为主题,以描绘菊花盛开的秋景为起点,展示了它们给人以如霜般明朗、素雅、高洁气质的美感。整首诗以描绘菊花的景色和各种意象为主,通过对菊花的描述,赋予了菊花一种仙境和美丽的形象。

诗中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菊花的高洁之美。家家菊花都已经完全开黄,而梁国的菊花却特别如霜一般的明亮。这一景象既展示了梁国的独特之处,又暗喻了梁国的高雅和独立性格。

诗人继续描绘了菊花的静谧和高洁。莹静指的是菊花清澈明亮的样子,真琪树则指的是菊花的灿烂而美丽。菊花散发出的清香与玉堂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菊花与仙境的关系。仙人披着雪白的衣袍,而嫩白的仙女则不需要妆扮。蝴蝶是难以见到的,而穿着麻衣的菊花却表现出更加的香气。

最后,诗人描述了菊花和其他美丽的景物相互比较的情景。菊花摇曳在风中,宛如羽扇一般,含着露水,像是滴落的瑽浆。它们遮住了银井的景色,覆盖在雕花床上。桂花和梅花都羞于与之并发,梅花怨菊花先开放。它们谱写了一个精美的音乐篇章。

总而言之,这首诗以白菊为主题,通过描绘菊花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仙境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仙境和美丽的赞赏之情。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在读者心中引发了对菊花高雅之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刘禹锡 (共723首诗)

刘白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