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处辄参禅”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每逢佳处辄参禅”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

苏轼 宋朝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

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诗词解读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翻译、赏析和诗意

原题: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è zhí yù táng xié lǐ zhī yí duān shū shī bǎi yú shǒu dú zhì yè bàn shū qí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

yù táng qīng lěng bù chéng mián, bàn zhí nán hū mèng hào rán.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
zàn jiè hǎo shī xiāo yǒng yè, měi féng jiā chù zhé cān chán.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chóu qīn yàn dī chū hán dòng, xǐ rù dēng huā yù dòu yán.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妍。
jì yǔ jūn jiā xiǎo ér zi, tā shí cǐ jù yī shí biān.
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