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孤舟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月出孤舟寒”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岑参 唐朝

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

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

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

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

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

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

诗词解读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翻译、赏析和诗意

陪群公龙岗寺泛舟(得盘字)

唐 岑参

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

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

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

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

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

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

中文译文:

我陪着众人游览公龙岗寺(此为某地名)的时候,乘船在江上泛舟。

汉水的天空一片湛蓝,寺楼倒映在波浪的底部。

夜晚钟声长长地回荡在空气中,只有孤舟和寒冷的月光相伴。

饮酒时,借着山火的映照,通过窗帘隔着听到了夜晚的滩涂声。

捕捉到美丽的鱼跃,它们纷纷咬住饵料,像紫色的龙鳞一般,在水中闪现。

红色的蜡烛照着金色的盘子,使人觉得热闹而欢乐。

和好友一起出游,欢乐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结束。

这次旅行值得记录下来,要将所有欢乐的细节都展现给主人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在公龙岗寺的游船之旅中的情景。诗人用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层层叠叠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首先描述了蓝天白云下的汉水,以及寺楼倒映在波浪之中的美景,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明亮的画面。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长空中钟声的回荡和孤舟在月光下的寂寞,传递了一种寂静和凄凉之情境。

诗人在下一联中引入了一连串活泼的景象:通过窗帘隔着看到山火映照下的夜晚滩涂,酒足饭饱后的美丽鱼跃,而红烛照在金盘上,给人一种热闹和欢乐的氛围。

最后,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与好友一同旅行的快乐和将这份快乐记录下来的愿望,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欢乐和满足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情感转化,展示了旅途中的各种情景和情感体验,以及诗人自己的心情,给人一种流畅自然的感受和愉悦的观赏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岑参 (共385首诗)

高岑,四大边塞诗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