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不在险”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在德不在险”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在德不在险”的上一句是: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的下一句是:方知王道休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张九龄 唐朝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诗词解读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翻译、赏析和诗意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译文:

高耸的古城墙,荒凉空荡的戍楼。

只有德行高尚,方能保全王道。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张九龄对政治道德的思考和忧虑。他通过描写潼关口的古城墙和戍楼的凄凉景象,呼吁当权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而不是只关注防御战略。他认为,政权的稳固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来治理国家,否则王道将会失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通过描绘潼关口的景象,表达了张九龄对当时政治现状的忧虑和对德治的向往。嶙嶙故城垒和荒凉空戍楼的描绘,给人一种废弃和凄凉的感觉,同时也映衬出国家治理之残喘。张九龄在诗中传达了一种观点,即只有德行高尚的统治者才能保持繁荣和稳定的王道。这样的主题在唐代的政治背景下尤为重要,也是作者对当时政治现状的反思和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张九龄 (共199首诗)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