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散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夜深人散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

"夜深人散后"平仄韵脚

拼音:yè shēn rén sàn hòu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

苏轼 宋朝

但向起时作,还于作处收。

蛟龙莫放睡,雷雨直须休。

要会无穷火,尝观未尽油。

夜深人散后,惟有一灯留。

诗词解读

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翻译、赏析和诗意

《海上道人传以神守气诀》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只有在起初作时,才能在完成之处停止。

蛟龙切勿放纵睡眠,雷雨必须停止。

要能掌握无穷的火焰,尝尽未曾燃烧的油。

深夜人已散去,只有一盏孤灯留下。

诗意:

这首诗词以修炼内丹之道为主题,表达了苏轼对于修身养性的思考和追求。诗中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和富有禅意的语言,诗人通过描绘一位海上道士的修行经历,寄寓了人生的修行和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确的意象展现了修行者的境界和修炼之道。诗的前半部分强调了起始和结束的重要性,强调了在开始时要保持专注,而在结束时要有所收敛。蛟龙和雷雨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诗人告诫修行者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雷雨也象征着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只有停止才能获得平静。诗的后半部分以火焰和油为象征,表达了修行者对于精神修炼的追求和不断探索的决心。最后一句描绘了深夜中孤灯的景象,寓意修行者在众人散去后,仍然保持初心和坚守,追求内心的明亮和安宁。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修行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它不仅具有禅宗的意味,同时也传达了对于内心宁静和专注的追求,呼唤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净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