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爱吾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吾亦爱吾庐”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吾庐吟》

吾庐吟

邵雍 宋朝

吾亦爱吾庐,吾庐似野居。

性随天共淡,身与世俱疏。

遍地长芳草,满床堆乱书。

自从无事后,更不著工夫。

诗词解读

吾庐吟翻译、赏析和诗意

《吾庐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吾亦爱吾庐,

我也热爱我的小屋,

吾庐似野居。

我的小屋宛如野外的居所。

性随天共淡,

我的性情淡泊如同天地一样,

身与世俱疏。

我身世疏离于世俗之外。

遍地长芳草,

周围地面长满了芬芳的草木,

满床堆乱书。

书堆满了床,乱七八糟地摆放着。

自从无事后,

自从没有了琐碎的事情之后,

更不著工夫。

我再也不费心思努力工作。

诗意和赏析:

《吾庐吟》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自己的小屋的深深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情怀。他将自己的小屋比作野外的居所,显示出对自然、宁静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他的性情淡泊如同天地,身世疏离于尘世纷扰之外,表现了一种超脱的心态。

诗中描述的遍地长芳草和满床堆乱书,反映了邵雍的生活状态。他的小屋周围长满了芬芳的草木,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丰富的知识。而床上堆满了书,则显示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研究。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邵雍对安逸自在生活的追求。自从没有了琐碎的事情之后,他再也不费心思努力工作。这种态度展示了他对宁静、自由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吾庐吟》表达了邵雍对自然、宁静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疏离态度。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小屋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展现了邵雍的个性和思想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ú lú yín
吾庐吟

wú yì ài wú lú, wú lú shì yě jū.
吾亦爱吾庐,吾庐似野居。
xìng suí tiān gòng dàn, shēn yǔ shì jù shū.
性随天共淡,身与世俱疏。
biàn dì zhǎng fāng cǎo, mǎn chuáng duī luàn shū.
遍地长芳草,满床堆乱书。
zì cóng wú shì hòu, gèng bù zhe gōng fū.
自从无事后,更不著工夫。

作者信息

邵雍 (共1553首诗)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