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将纤指按金徽”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强将纤指按金徽”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忆秦娥》

忆秦娥

汪元量 宋朝

雪霏霏。

蓟门冷落人行稀。

人行稀。

秦娥渐老,着破宫衣。

强将纤指按金徽。

未成曲调心先悲。

心先悲。

更无言语,玉箸双垂。

诗词解读

忆秦娥翻译、赏析和诗意

《忆秦娥》是宋代诗人汪元量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雪纷纷,蓟门冷落人烟稀。人烟稀。秦娥渐渐衰老,穿着破旧的宫衣。她勉力地用纤纤玉指按动金徽。曲调还未成,她的心已经沉浸在悲伤之中。心沉悲。她再也说不出话来,玉箸双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寥凄凉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感。诗人通过描述雪纷纷、蓟门冷落的场景,以及秦娥年老衰败、宫衣破旧的形象,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冷落。秦娥强忍着心中的悲伤,试图用纤纤玉指弹奏琴弦,但曲调未成,心已先沉于忧伤之中。最后一句表达了秦娥再无话可说,玉箸无力地垂下,更加凸显了她的孤寂和无助。

赏析:

《忆秦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寥寥数语,展现了岁月无情和人生的悲凉。诗中的雪景、冷落的蓟门以及秦娥的衰老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光阴易逝和人事易变的主题。秦娥穿着破旧的宫衣,试图弹奏琴弦,但曲调未成,心已先沉于忧伤之中,这种无奈和无力的姿态使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惋惜。最后一句中,玉箸双垂象征着秦娥再无话可说,强调了她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汪元量 (共639首诗)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