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嗜书终日读”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嗟我嗜书终日读”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嗟我嗜书终日读”的上一句是:邺侯藏书手不触

“嗟我嗜书终日读”的下一句是:短檠照字细如毛

"嗟我嗜书终日读"平仄韵脚

拼音:jiē wǒ shì shū zhōng rì dú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六宥  (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苏轼 宋朝

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眼花悬两目。

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

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

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

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掬。

外泽中干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

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

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

诗词解读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翻译、赏析和诗意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

呈给广倅和萧大夫。

邺侯藏书手不触,

我悲叹自己对书籍的痴迷,整日读书。

书页短檠照字细如毛,

糊涂的眼睛在纷繁的字迹中看得有些模糊。

我依靠着衰弱,幸亏有王母杖的帮助,

我的名字至今被记录在仙人的著作中。

荒城古堑上的草上沾满寒露,

绿叶丛中低垂的红豆和谷粒。

春天种下根,夏天长出苗,秋天结果子,

一切都随天命,我为自己的贪欲感到羞耻。

兰花受伤,桂花折断,都是有原因的,

可是你独自一人何曾损害了丹药的家族?

赠予你的东西,请谨慎不要与薏苡相比,

采摘它终日也不能装满一掬。

外泽之中,干燥的地方,并非适合你,

收藏它们需要更多的秋阳晒晒。

鸡壅桔梗,充满了威严和尊贵,

即使是堇花也虽然崇高,却是臣仆。

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论功行赏,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在其他时候,我们要细心照顾东篱上的菊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书籍的热爱和对自己对书的追求的激情。他自嘲自己对书籍的执着,称自己整日读书,不离不弃。他形容自己的视力不佳,看书时字迹模糊,需要依靠王母杖的帮助。苏轼将自己的名字与仙人的著作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可和对传世的期望。

接下来,苏轼以荒城古堑上的草、低垂的红豆和谷粒为象征,暗示着人生的艰难和不易。他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为自己的贪欲感到羞耻。诗中还出现了兰花受伤、桂花折断的意象,用来比喻他人的遭遇,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他们。

最后几句诗中,苏轼提到了薏苡、外泽、鸡壅桔梗和东篱菊花。他建议收藏薏苡时要谨慎,因为它的价值有限,无法满足需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