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子最怜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骥子最怜渠”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得家书》

“骥子最怜渠”的上一句是:熊儿幸无恙

“骥子最怜渠”的下一句是:临老羁孤极

得家书

杜甫 唐朝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诗词解读

得家书翻译、赏析和诗意

《得家书》是杜甫的一首诗,描述了作者离乡别亲的心情,并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家的渴望。

诗中写道,我曾出门远游,给游客带去信件;如今收到家人的来信,才知道他们在故乡的情况。幸好家中的孩子平安无事,最担心的人也是他。我现在年老孤寂,非常怀念和家人会合的时光。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身份和境遇。他是朝廷的仆人,每天忙于公务,但他的心却常常思念家乡。北方的京城已经充满了阴森的气氛,而西郊已经出现了白露的迹象。秋天的凉风吹过,雁群开始南飞,预示着秋雨将要到来。农田里空荡荡的,除了家人的牵挂和思念,再也没有其他的忧愁了。

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离乡别亲的辛酸与思念。即使他在朝廷担任重要职位,但他更希望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过上安定的生活。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朴素真挚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稳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é jiā shū
得家书

qù píng yóu kè jì, lái wèi fù jiā sh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jīn rì zhī xiāo xī, tā xiāng qiě jiù jū.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xióng ér xìng wú yàng, jì zi zuì lián qú.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lín lǎo jī gū jí, shāng shí huì hé shū.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èr máo qū zhàng diàn, yī mìng shì luán yú.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běi quē yāo fēn mǎn, xī jiāo bái lù chū.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liáng fēng xīn guò yàn, qiū yǔ yù shēng yú.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nóng shì kōng shān lǐ, juàn yán zhōng hé chú.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作者信息

杜甫 (共1171首诗)

大李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