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愁预恶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防愁预恶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防愁预恶春”的上一句是:畏老偏惊节

“防愁预恶春”的下一句是:故园今夜里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 唐朝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诗词解读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翻译、赏析和诗意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守岁时节无酒尊,思乡之情泪满巾。

始知作客之苦难,不及在家之贫穷。

畏老偏惊人节日,防愁预感来年春。

故园今夜心之所念,应是未归之亲人。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在柳家庄度过的守岁之夜,他没有酒可以庆祝,但思念家乡之情却让他的眼泪满满。他深切体会到作为客人的辛苦与不如在家中贫穷的境况。他担忧自己年迈,却又担心节日的来临会引发更多的忧愁和痛苦。在这个夜晚,他心中思念的是尚未归来的亲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守岁之夜的心境,展现了白居易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守岁本是一个欢乐祥和的时刻,但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却以一种忧伤的笔调表达了自己作为客人的孤独和无奈。他没有酒可以舒缓思乡之情,泪水却代替了酒的作用,表达了他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意识到即使在家中贫穷,也比作为客人的辛苦更容易忍受。他担心自己的年老,同时也担忧未来的忧愁和困苦。最后,他表达了对尚未归来的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更加增添了他的孤独和无助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文字简练,通过对守岁之夜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乡和忧愁。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个客人的境遇和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通过这种对反差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家庭、亲情和归乡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白居易 (共2741首诗)

元白,刘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