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不在貌”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承恩不在貌”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

“承恩不在貌”的上一句是:更值满枝开

“承恩不在貌”的下一句是:谁敢斗香来

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

陈与义 宋朝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

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

诗词解读

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

中文译文:

一朵花香传遍十里,

更值得满枝绽放开。

它的美不在外表,

谁敢与它争香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陈与义创作的,题目是《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诗中描绘了一朵蜡梅花的美丽和香气的传播。

首句"一花香十里"表达了蜡梅花散发的香气远远超出了它的身边十里之外,暗示了它的芳香之强烈。接着,诗人说"更值满枝开",强调了蜡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这两句描写了蜡梅花的香气和美丽,给人以视觉和嗅觉上的享受。

接下来的两句"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则表达了蜡梅花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而是在于它的香气。蜡梅花不需要华丽的外貌来吸引人们的赞美,它的香气足以引起人们的称赞和喜爱。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蜡梅花的赞美和敬意,并提醒人们应该注重内在美的价值。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蜡梅花的美丽和香气的传播,通过对比外表和内在美的关系,表达了对蜡梅花的赞美和对人们应该看重内在美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趣和审美观念,同时也传递了一种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陈与义 (共653首诗)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