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蜡烛何曾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石家蜡烛何曾剪”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牡丹》

牡丹

李商隐 唐朝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诗词解读

牡丹翻译、赏析和诗意

《牡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牡丹花开放在富贵人家的庭院中,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了盛世繁华和豪华的景象。

诗中描写了卫夫人和越鄂君的庭院,卓尔不凡的景象让人目眩神迷。锦帏初卷,指的是锦绣华丽的帷幕刚刚拉开,展现出堂皇豪华的气质。绣被犹堆,指的是厚实而华美的被褥仍然摆放着。诗人在描写牡丹花叶时,用了“垂手乱翻雕玉佩”来形容花瓣晃动时发出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牡丹花的娇艳美丽。而“招腰争舞郁金裙”则形容花朵摇曳的姿态,生动地描绘了牡丹花的动态美。

接下来,诗人以修饰物品的手法,表达出了对这个庭院的渴望和向往。他提到了石家蜡烛和荀令香炉,这些都是非常奢华的用品,显示出庭院主人的富贵和地位。他自称是梦中传彩笔,意味着他自己也希望有机会参与这样的繁华富贵之中,以书写花叶,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华丽、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盛世繁华的景象。通过描绘花朵的盛开和庭院的豪华饰品,诗人传达了对物质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之间的隔阂和渴望,以及诗人对于豪华虚幻世界的追求和幻想。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唐代盛世氛围,展示了李商隐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对诗歌表现力的巧妙运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商隐 (共535首诗)

小李杜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