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金方用真金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假金方用真金镀”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答章孝标》

答章孝标

李绅 唐朝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诗词解读

答章孝标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答章孝标》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用假金来镀真金,

若是真金不需要镀。

在长安,十年才得一次机会,

为何还要空腹用高明?

诗意:

这首诗是李绅的回答章孝标的一首诗。章孝标当时给李绅送了一饭碗,希望李绅可以把他的“学问”和“文章”铭刻在上面。李绅的回答是通过比喻来表达他对于这样的赞扬方式的拒绝。

这首诗用金子来比喻学问和文章,金子是用来镀在别的金子上面的。李绅先以假金来镀真金,表达了他对章孝标所赞扬的方式的质疑。他认为,如果学问和文章本身就是真金,为什么还需要镀上别人的赞美和奖杯呢?真金的光辉和价值应该是不需要别人的赞扬来证明的。

接着,他提到了长安,长安是当时的首都,也是唐朝的文化中心。他说在长安,十年才有一次得到一次较高的机会,为何要费尽心机去追求这种虚荣的赞扬呢?他的意思是,真正优秀的学问和文章应该是凭借内在的价值而受到赞扬和认可,而不是通过虚名和虚荣来获得。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使用金子来比喻学问和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虚名和虚荣的拒绝和质疑。他认为真正优秀的学问和文章应该凭借内在的价值而受到赞扬和认可,而不是通过外界的赞扬和奖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简单的比喻,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态度。它让人们反思追求虚荣和外部认可的真正意义,同时也呼吁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真正的价值实现。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李绅的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李绅 (共127首诗)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