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复何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今夕复何夕”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

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

陆游 宋朝

忆昨游天台,夜投石桥宿。

水声乱人语,炬火散山谷。

穿林有惊鹘,截道多奔鹿。

今夕复何夕,此境忽在目。

苍茫陂十里,清浅溪数曲。

微霜结裘茸,落叶拂帽屋。

下马憩村寺,颓然睡清熟。

觉来窗已白,残灯犹煜煜。

诗词解读

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翻译、赏析和诗意

《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是宋代陆游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昨游天台,夜投石桥宿。

回忆起昨天游览天台山,夜晚投宿在石桥上。

水声乱人语,炬火散山谷。

水声混杂着人们的言语,炬火在山谷中闪烁。

穿林有惊鹘,截道多奔鹿。

穿过林间有惊飞起的野鹘,截断的道路上有奔跑的鹿群。

今夕复何夕,此境忽在目。

今晚又是何等的夜晚,这样的景色突然出现在眼前。

苍茫陂十里,清浅溪数曲。

苍茫的湖泊延伸十里,清澈的溪水蜿蜒数曲。

微霜结裘茸,落叶拂帽屋。

微薄的霜结在皮袍上,落叶拂过帽子和屋檐。

下马憩村寺,颓然睡清熟。

下马休息在乡村寺庙,疲惫地入睡。

觉来窗已白,残灯犹煜煜。

醒来时窗外已经白了,残留的灯光依然明亮。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行走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妙。作者通过描绘水声、炬火、穿林的鹘和奔跑的鹿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诗中还融入了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境况的感慨。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陆游独特的诗意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è xíng zhì píng qiāng qì dà bēi yuàn
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

yì zuó yóu tiān tāi, yè tóu shí qiáo sù.
忆昨游天台,夜投石桥宿。
shuǐ shēng luàn rén yǔ, jù huǒ sàn shān gǔ.
水声乱人语,炬火散山谷。
chuān lín yǒu jīng gǔ, jié dào duō bēn lù.
穿林有惊鹘,截道多奔鹿。
jīn xī fù hé xī, cǐ jìng hū zài mù.
今夕复何夕,此境忽在目。
cāng máng bēi shí lǐ, qīng qiǎn xī shù qū.
苍茫陂十里,清浅溪数曲。
wēi shuāng jié qiú rōng, luò yè fú mào wū.
微霜结裘茸,落叶拂帽屋。
xià mǎ qì cūn sì, tuí rán shuì qīng shú.
下马憩村寺,颓然睡清熟。
jué lái chuāng yǐ bái, cán dēng yóu yù yù.
觉来窗已白,残灯犹煜煜。

作者信息

陆游 (共9362首诗)

南宋四大家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