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全无饥色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粉色全无饥色加”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蚕妇》

蚕妇

杜荀鹤 唐朝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诗词解读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

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注释

底事:为什么。

苎麻:一种草本植物、茎部韧皮可供纺织。

蚕妇简析

  这首诗是以养蚕妇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án fù
蚕妇

fěn sè quán wú jī sè jiā, qǐ zhī rén shì yǒu róng huá.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nián nián dào wǒ cán xīn kǔ, dǐ shì hún shēn zhuó zhù má.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作者信息

杜荀鹤 (共316首诗)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