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我是香案吏”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应知我是香案吏”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再用前韵》

“应知我是香案吏”的上一句是:欲击白日留君颜

“应知我是香案吏”的下一句是:他年许缀蓬莱班

"应知我是香案吏"平仄韵脚

拼音:yīng zhī wǒ shì xiāng àn lì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再用前韵

苏轼 宋朝

乐天双鬓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

我兄绿发蔚如故,已了梦幻齐人间。

蛾眉劝酒聊尔耳,处仲太忍茂弘孱。

三杯径醉便归卧,海上知复几往还。

连娟六ㄠ趁蹋踘,杳眇三叠萦阳关。

酒醒梦断何所有,落花流水空青山。

忽惊铙鼓发夜半,明月不许幽人攀。

赠行无物惟一语,莫遣瘴雾侵云鬟。

罗浮道人一倾盖,欲击白日留君颜。

应知我是香案吏,他年许缀蓬莱班。

诗词解读

再用前韵翻译、赏析和诗意

《再用前韵》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乐天双鬓如霜菅,

初次明白谢遣之素与蛮。

我兄长发依然如故,

已经了梦幻般的人间。

蛾眉劝酒只为你听到,

处仲太忍茂弘孱。

喝了三杯酒便归卧,

海上知道还要去几次?

连娟六ㄠ趁蹋踘,

杳眇三叠萦阳关。

酒醒梦断还剩下什么?

落花流水只剩下空青山。

突然铙鼓在夜半响起,

明月不允许幽人攀爬。

送行没有物件只有一句话,

请勿让瘴雾侵蚀云鬟。

罗浮道人倾斟盖杯,

欲打败白日留住你的容颜。

你应该知道我是香案吏,

日后也许会在蓬莱班中相聚。

诗意和赏析:

《再用前韵》这首诗词运用了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主题。

首先,诗人写道自己的双鬓如同霜菅一般,意味着他已经进入了晚年。他通过谢遣和素与蛮的比喻,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和热情的怀念。接着,他叙述了自己的兄长虽然年华已逝,但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外貌,这使他感觉仿佛身临梦幻般的人间。

诗中还描绘了一场酒宴,蛾眉的女子劝酒时,作者将她的劝酒之言只传达给自己听,表达了一种私密的情感交流。而“处仲太忍茂弘孱”则暗喻了作者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他的忍耐和孤独。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流转的景象和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消逝和人事的更迭。他提到了连娟六ㄠ(音同流转)和杳眇三叠(音同远去),形容了岁月的无常和不可捉摸。他反思人生的无常和虚无,以及时间的不可逆转。

最后,诗人以明月和铙鼓的形象,表达了对幽居生活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他以一句简短的祝福送别,表达了对离别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隐喻,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押韵手法,使诗词更具韵律和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ài yòng qián yùn
再用前韵

lè tiān shuāng bìn rú shuāng jiān, shǐ zhī xiè qiǎn sù yǔ mán.
乐天双鬓如霜菅,始知谢遣素与蛮。
wǒ xiōng lǜ fā wèi rú gù, yǐ le mèng huàn qí rén jiān.
我兄绿发蔚如故,已了梦幻齐人间。
é méi quàn jiǔ liáo ěr ěr, chù zhòng tài rěn mào hóng càn.
蛾眉劝酒聊尔耳,处仲太忍茂弘孱。
sān bēi jìng zuì biàn guī wò, hǎi shàng zhī fù jǐ wǎng huán.
三杯径醉便归卧,海上知复几往还。
lián juān liù chèn tà jū, yǎo miǎo sān dié yíng yáng guān.
连娟六ㄠ趁蹋踘,杳眇三叠萦阳关。
jiǔ xǐng mèng duàn hé suǒ yǒu, luò huā liú shuǐ kōng qīng shān.
酒醒梦断何所有,落花流水空青山。
hū jīng náo gǔ fā yè bàn, míng yuè bù xǔ yōu rén pān.
忽惊铙鼓发夜半,明月不许幽人攀。
zèng xíng wú wù wéi yī yǔ, mò qiǎn zhàng wù qīn yún huán.
赠行无物惟一语,莫遣瘴雾侵云鬟。
luó fú dào rén yī qīng gài, yù jī bái rì liú jūn yán.
罗浮道人一倾盖,欲击白日留君颜。
yīng zhī wǒ shì xiāng àn lì, tā nián xǔ zhuì péng lái bān.
应知我是香案吏,他年许缀蓬莱班。

作者信息

苏轼 (共3459首诗)

苏黄,三苏,苏辛,宋四家,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诗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