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尽手中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且尽手中杯”出自唐朝诗人高适的《宋中遇陈二》

“且尽手中杯”的上一句是:男儿命未达

“且尽手中杯”是诗词宋中遇陈二的最后一句

宋中遇陈二

高适 唐朝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

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

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

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

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

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伊昔望霄汉,于今倦蒿莱。

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诗词解读

宋中遇陈二翻译、赏析和诗意

《宋中遇陈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并对其中的诗意和赏析进行解读:

常忝鲍叔义,所期王佐才。

如何守苦节,独此无良媒。

离别十年外,飘飖千里来。

安知罢官后,惟见柴门开。

穷巷隐东郭,高堂咏南陔。

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伊昔望霄汉,于今倦蒿莱。

男儿命未达,且尽手中杯。

常常自谦称自己不如鲍叔的义气,期望成为王者的得力助手。然而如何守住节操,却没有良好的媒介来帮助自己。离别了十年,千里飘泊而来,不知道何时可以结束官位的工作,只能等待柴门的开启。

住在偏僻的巷子里,隐居在东郭,高高的堂屋里吟唱关于南陔的歌曲。篱笆根下长满了鲜花草木,井口上生满了莓苔。

过去盼望着进入高高的官位,如今却疲倦了平庸的生活。作为一个男子汉,命运未能达到预期,只好先将手中的酒尽情地畅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适的人生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他渴望在朝廷中发挥作用,但却面临困境,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方法。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离乡别井生活的痛苦和对平庸命运的失望。最后,他选择以饮酒消愁,暂时抛开一切不如意的事情。

整首诗以自嘲和哀叹的口吻写就,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坎坷和迷茫。同时,通过描写自然的景物和生活琐事,也表达了对简单美好事物的眷恋。这首诗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索,具有些许忧伤与无奈的情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

高适 (共205首诗)

高岑,四大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诗句推荐